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09的文章

論文化資產保存法暫定古蹟程序之利弊——從臺北縣坪林尾橋指定古蹟案談起

論文化資產保存法暫定古蹟程序之利弊 - 從臺北縣坪林尾橋指定古蹟案談起 - 王奕晟 * 要目 壹、研究題目與背景分析 .. 2 貳、研究動機與目的 .. 2 參、研究方法 .. 3 肆、研究範圍、架構 .. 3 一、臺北縣坪林鄉坪林尾橋沿革 .. 3 (一)興建緣由 .. 3 (二)洪患後之修復 .. 4 (三)通行功能之轉型 .. 4 (四)工損後之百廢待興 ── 兼論坪林尾橋之建築特色 .. 5 二、指定坪林尾橋為縣定古蹟之歷程 .. 5 (一)新建工程之迫害 .. 5 (二)提報人與臺北縣文化局之交涉 .. 6 (三)指定為暫定古蹟與後續審議 .. 7 (四)公告指定為古蹟 .. 7 三、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 ── 樂生案與中正紀念堂案之省思 .. 8 (一)樂生案:利益衝突下之職權消極原則 .. 8 (二)中正紀念堂案:政治衝突下之職權積極原則 .. 9 四、論暫定古蹟程序之利弊 .. 10 (一)暫定古蹟程序與職權原則之關聯 .. 10 (二)職權原則適用之利與弊 .. 12 五、結論: .. 13 (一)貫徹文資法暫定古蹟程序之立法意旨 .. 13 (二)類型化、合理限縮行政機關之裁量權 .. 14 (三)現行法下端賴行政機關之積極依法行政 .. 17 伍、預期成果與貢獻 .. 17 陸、參考資料 .. 17 壹、研究題目與背景分析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廿一日 ,臺北縣坪林鄉公所興建國中路至北宜公路銜接橋工程(現稱協德橋) [1] ,移除民國八 ○ 年代坪林尾橋修繕後於拆毀護欄處重置之紀念碑文,並些微破壞 既有護欄。後又為建人行步道,於九十六年九月之際,拆除坪林尾橋之 二公尺 護欄,導致坪林尾橋西岸兩側護欄,已有 五公尺 之距,失去對稱美感。提報人王奕晟獲悉此事,於同年 九月十九日 向臺北縣文化局反應破壞古蹟乙事,數次交涉之後 [2] ,該局同年 十月十九日 方答覆「 台端關心之坪林舊橋,並非本府已公告之古蹟,故並無文化資產保存法第 30 條 [3] 之適用 」,於是提報人立刻加以提報 [4] , 十一月九日 已在會勘會議通知...